倒计时的绿茵清晨五点,乡村依旧在沉睡,薄雾缭绕着青石板路,一辆电动车的“突突”声打破了静谧,快速驶向学校,期待孩子们的到来。几分钟后,杨凯和数十名三小足球队的成员陆续抵达,他们虽然朦胧着睡意,却难掩对训练的期待和对足球的热爱。在几天后的“追觅杯”首届班超联赛中,队长杨凯将迎来学校间荣耀的对决,也是与六年级队友在三小的告别之战。
未冠之赛在贵州榕江县古州镇,都柳江缓缓流淌,第三小学的校园里,苗族孩子们浸润在芦笙的旋律和刺绣的色彩中。“村超”之后,榕江的每个角落都能见到踢球的孩子们,受到家长的支持,学校也大力推动校园足球的发展,期望足球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。“上球场踢一场‘班超’赛”已成为许多榕江学生默默努力的目标。今年5月启动的“追觅杯”首届班超联赛,汇聚了榕江县24所学校的360名新秀球员,展开68场激烈竞争。
在比赛的开始,杨凯和队友们像劲风般席卷小组赛,接连取得两场胜利,古州三小凭借小组第二的成绩杀入淘汰赛,只需战胜车民小学即可进入总决赛。比赛中,他们意气风发,奔跑时球衣飘扬,仿佛梦想在眼前触手可及。更衣室和球场边,弥漫着青春的欢欣,孩子们互击掌、拥抱,欢呼声此起彼伏,这些并肩作战的小伙伴,早已是彼此最坚实的支持。
这一局一定要赢5月30日,古州三小在淘汰赛中与车民小学的对决正式开始,休息室里满是渴望胜利的氛围。然而,当两队在球场上对峙时,古州三小在身高和力量上显然处于劣势。随着终场哨声的响起,记分牌定格在1:2,古州三小未能赢得这场历史性的比赛。前锋石俊毅捂住脸颊,泪水中流露出对失误的懊悔与对结果的不甘,而门将王世兵则埋首于沾满泥土的手套中,久久不能释怀。这场失利,赋予了更深层的意义。
成长教练曾凡涛认为,“班超”不仅是比赛,更是孩子们追梦的桥梁。作为古州三小的足球教练,曾凡涛理解胜利对每位专业球员的重要性,但他更注重的是教会孩子们胜利与失败的真正意义。面对家长们的质疑,曾教练得到了大多数支持,他与家长们的共识是,足球不仅锻炼身体,还能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成长。
在对战车民小学比分落后时,曾教练不断鼓励着队员们,虽然局势堪忧,他依然希望孩子们明白,比赢更重要的是不断坚持。比赛结束后,古州三小依旧沉浸在失利的阴影中,此时一位新的追球者来到了校园——前女足门将赵丽娜亲临课堂,鼓励孩子们要坚持下去,永远相信胜利会来到她们的身边。她与追觅科技等伙伴,共同倡导用足球点燃山区孩子们的热情和希望。
在榕江的水泥地上,张毅见证了孩子们对足球的执着,尽管地面磨得光滑,孩子们却始终不减对足球的热爱。在这些平凡的瞬间,他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。需要更多投入建设、专业教练和赛事来支撑这份热爱,正如他所言:“我们并不缺乏有天赋的孩子,但他们需要更多的比赛来适应现代足球的高压节奏。”
以赛代练的发展理念,正是“班超”赋予这些年轻球员的重要使命。夕阳洒下余晖,少年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操场尽头,比赛终结时,奖杯仿佛就在眼前。这对于榕江的足球少年而言,“输赢”只是青春的句点,而足球教会他们的“输了也要努力”才是成长的起点。在另一侧,追觅公益建造的足球场上,新的绿茵正在默默编织梦想,那些关于跌倒与爬起的故事,将在这里继续书写。足球的真正生长年轮,即是追觅公益在这里最希望守护的美好未来。